为什么满洲八旗首旗是镶黄旗而不是正黄旗?

镶黄旗、正黄旗的名次排序不是不变的,清代官方文献上,对于八旗的排序,在入关之前和入关之初,进行了数次修改。

一、在史料上,第一次见到八旗的排序,是《满文老档》天命七年四月份,排序为:

1.正黄旗。2.镶黄旗。3.正红旗。4.镶红旗。5.镶蓝旗。6.正蓝旗。7.正白旗。8.镶白旗。

当时,正黄旗、镶黄旗的旗主,都是太祖本人;

两红旗,旗主皆为礼烈亲王代善,代善在太祖长子褚英被杀后,实际上成为门长,故而他的两个旗排在第二位;

镶蓝旗的旗主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太祖的侄子,排在第三位;

正蓝旗的莽古尔泰,是太祖的儿子,比镶蓝旗的阿敏小一岁,故而排在第四;

正白旗的旗主,是后来的太宗,太宗是太祖的第八子,所以排在哥哥和堂兄的后面;

最后镶白旗的旗主是杜度,是褚英的儿子,也是几个旗主的孙子或者侄子,故而排在最后。

二、到了《满文老档》天命八年六月十八日和天命十年的时候,余下六旗没有变动,但是镶黄旗取代正黄旗成为了“头旗”。这实际上是因为,在太祖末年,太祖将两黄旗,逐步分给三个幼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所以最后导致自己亲领的旗分,只有镶黄旗的一部分。故而,此时居首的旗,自然是镶黄旗。

三、直到世祖顺治朝中期,八旗的排序才正式确定,而且直到清末,再也没有变动过。所以我们看清代的史料,如《东华录》、《八旗通志》、《清史稿》等等,对八旗的排序皆为:

镶黄旗。2.正黄旗。3.正白旗。4.正红旗。5.镶白旗。6.镶红旗。7.正蓝旗。8.镶蓝旗。

扩展资料: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

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

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旗

八旗地位高低分为两种,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和下五旗(正红,镶红,正蓝,镶白,镶蓝),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

一、上三旗

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上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每旗设满、蒙、汉三军,分别为镶黄满、镶黄蒙、镶黄汉,正黄满、正黄蒙、正黄汉,正白满、正白蒙、正白汉。

皇帝可任命皇子统领。原则上都为皇帝亲军,但实际上只有满、蒙上三旗才能充任,汉军上三旗实缺额。由满、蒙上三旗(内务府三旗)中选拔郎卫,负责宫廷内侍卫。

其中优秀者,则日侍禁廷,供驱走,称御前侍卫,稍次者为乾清门侍卫。内廷侍卫人员必须由上三旗满洲、蒙古军中选任,汉军不得与。

“上三旗”实行郎卫制,紫禁城内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内务府选出侍卫,由领侍卫内大臣六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各二人)统领。分成内外两班宿卫。内班宿守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等内宫,外班宿守太和门等外朝。

二、下五旗

清朝入关前下五旗为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入关后顺治皇帝凭借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力量,掌握正白旗,拨出正蓝旗,下五旗调整为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

下五旗主要任务是驻守京师和各地。雍正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统治,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外佐领)和府属佐领(内佐领)的隶属关系,其占主要部分的旗分佐领,实际上亦由皇帝直接控制。

下五旗兵卫制官兵,满、蒙分左右两翼备宿卫。各设前锋统领一人,备警跸宿卫。各旗精选四千八百人为养育兵,训练技艺。后来兵额屡增,到乾隆年间,满、蒙养育兵已有两万零三百余人。

扩展资料: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皇室管家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佐领,主要服务于宫廷。下五旗亦设包衣佐领,皆为王府所属,各随其主之旗。

清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对八旗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

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

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

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镶黄旗又称头旗。

百度百科——下五旗

百度百科——上三旗

百度百科——八旗

本文来自作者[初双]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tzwzszyy.cn/jingyan/202508-21942.html

(8)
初双的头像初双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初双的头像
    初双 2025年08月11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初双”

  • 初双
    初双 2025年08月11日

    本文概览:镶黄旗、正黄旗的名次排序不是不变的,清代官方文献上,对于八旗的排序,在入关之前和入关之初,进行了数次修改。一、在史料上,第一次见到八旗的排序,是《满文老档》天命七年四月份,排序...

  • 初双
    用户081108 2025年08月11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满洲八旗首旗是镶黄旗而不是正黄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