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简介

雍正(中国清朝皇帝,功过是非最引争议的皇帝,在位公元1722~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立中体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经过众多兄弟激烈的竞争后取得了皇位,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虽然雍正在位仅13年,对许多事做了重大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制度做了改革。所以雍正末年扭转了康熙末年的一些不好的风气,使清朝的历史继续向上发展。这也是“康、雍、乾”这三代,他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

1.整顿吏治,严惩贪污、受贿。可以说,没有雍正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也就没有乾隆盛世。

2.设立军机处。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把封建君主集权专制推到了一个顶 峰。

3.完善密折制度,极大的强化了皇权。

4. 在西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动官员,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5.“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之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征收人头税的历史,有利于穷人,也对人口迅猛增长起了作用;

6.废除贱籍。取消贱民,编为民籍,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正因有了他勤慎敬业的13年统治,才有了“康乾盛世”。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卒谥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

铁面威猛的清朝皇帝雍正简介

第76集果子狸死的。

甄嬛大惊,当面向叶澜依行大礼,感谢她救了王爷的孩子,并派小允子等心腹太监暗杀了夏刈。叶澜依又惊又喜,最后给皇帝服用了所谓长生不老的金丹。

皇帝弥留之际,甄嬛独自陪伴其身边,将所有真相讲给皇帝听,皇帝急火攻心之下驾崩。大行皇帝丧礼上,恒亲王与慎郡王为新主即位之事发生争执。

甄嬛命人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取出大行皇帝遗诏,四阿哥宝亲王弘历登基为帝,改元乾隆,尊嫡母纯元皇后为孝敬皇太后,生母熹贵妃为圣母皇太后。

册封福晋富察氏为皇后,侧福晋高氏为贵妃,乌拉那拉氏(青樱)为娴妃。宁太嫔叶澜依生无可恋,面带笑容,割腕自尽,随果亲王而去。

76集剧情简介:

甄嬛来到废弃的景仁宫最后一次探望皇后,皇后以为自己还能当上皇太后,没想到甄嬛告诉她先帝生前说过与他死生不复相见,而且和新帝决定会让她当一辈子的皇后。

一直到死,一旦她成为太后,就必须和先帝合葬,岂非使先帝食言,因此决定让纯元皇后与先帝合葬,皇后死后则葬于妃陵,史书对她不会有任何记载,并说自己能够有今天,全都是拜皇后所赐。

提起康乾盛世,人们都知道,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的丰功伟绩也备受赞扬。然而,康乾之间还有一位皇帝雍正,对于这位皇帝,历来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雍正全名爱新觉罗?胤G,康熙帝第四子,是清入关后第三代皇帝,共在位13年,庙号世宗。

登基迷雾

康熙号称“千古一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噶尔丹,可以说功成名就,不可一世,然而他在自己的家事面前却一筹莫展。临终之时,连定谁为太子,都悬而未决。康熙生有36个儿子,除了夭折及过继出去的,还有26个。皇子们都为争夺太子之位,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私结朋党。1722年10月康熙到南苑狩猎十几天后,觉得身体不适。13日病情恶化,当天夜里69岁的康熙皇帝于北京西郊畅春园驾崩。随即銮舆载着康熙遗体,像日常皇帝出巡一样,连夜送回北京城中大内乾清宫。

次日,由康熙帝临终前的惟一“顾命大臣”、担任卫戍京城与皇宫的步军统领、国舅隆科多传达康熙遗诏,命皇四子胤祯继位。同时,皇宫内外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诸王非传令不得进”大内;关闭京城九门六天,等等。到11月20日,胤祯在太和殿登基,受百官朝贺,颁布即位诏书,正式登上皇位宝座。次年改年号为雍正。雍正的突然即位,震动朝野。

关于雍正是如何登上皇帝宝座的,是清宫三大疑案之一,也是说法最多、最复杂的一个疑案。各种传闻纷纷扬扬,时至今日,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关于雍正的继位,有三种代表性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雍正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是继位还是篡位?从胤登基以来,几百年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据正史记载,胤G是奉康熙遗诏登上帝位的。1722年末,康熙病情突然恶化,传各位皇子入见。不久,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以及步兵统领隆科多等人到了御榻旁,听取了康熙的遗诏:“皇四子胤G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一诏书出人意料,据说胤G知道后也深感意外。

12月20日,康熙皇帝去世。七天后,皇四子胤祯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开始流传,并引发篡位说与合法继位说两派的激烈争论。

而在民间传说中,更是广泛流传着多种版本的雍正篡位登基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是“雍正改诏说”:在太子胤i被废以后,康熙特别宠爱十四子胤_。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本来是想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_的,可当时胤_正统帅西征,不在京城,于是权力很大的雍正就串通隆科多、年羹尧,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由“传位十四子”变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继位后,将允_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_,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负责康熙的安全警卫及执掌卫戍兵权,而他是雍正的舅舅,那时只有他能接近康熙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_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却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祯,即雍正。

关于“隆科多改诏说”还有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面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三是“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祯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后就一命归天了。也有人说是雍正气死了康熙,密谋登上了王位。

四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在这些传说中,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

在历史学家看来,这些民间传说大都属于捕风捉影,没有事实根据。比如,“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是根本不会有这样可能的,因为康熙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而且汉文中的“于”字是一个繁体字“於”,要想改诏书,将“十”改成“于”没那么简单,更何况还有满文呢?而从保存至今的康熙遗诏上可以看到,上面写着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根本不是传说中所说的“传位于四子”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从遗诏看,所谓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之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本文来自作者[晓萱儿]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tzwzszyy.cn/jingyan/202508-22840.html

(8)
晓萱儿的头像晓萱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晓萱儿的头像
    晓萱儿 2025年08月19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晓萱儿”

  • 晓萱儿
    晓萱儿 2025年08月19日

    本文概览:雍正(中国清朝皇帝,功过是非最引争议的皇帝,在位公元1722~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立中体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清朝入关之后第...

  • 晓萱儿
    用户081908 2025年08月19日

    文章不错《雍正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