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守洪都

网上有关“朱文正守洪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文正守洪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朱文正在洪都之战曾抵挡60万大军,最后却被朱元璋终身囚禁而死。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都不会陌生吧,而朱文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洪都之战中抵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连着打了好几个月,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朱文正在洪都之战后,却被朱元璋终身囚禁而死,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朱元璋和陈友谅纷纷起义,他们算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两方,都是为了消灭对方,从而获得天下,不过投靠朱元璋的人才是非常多的,所以陈友谅只能节节败退。在最关键的洪都之战中,朱元璋派自己的侄子过去守城,结果果然没让朱元璋失望,朱文正硬生生的打退了陈友谅一次一次的攻击,那可是60万大军呢,正是因为朱文正守住了洪都,所以才导致朱元璋在后面的大战中彻底击败了陈友谅,从而一统了整个中国,奠基了自己的封建王朝,不得不说朱文正的功劳最大。

但是在洪都之战后,朱文政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J奖赏,所以心怀不满,多次纵容自己的士兵烧杀抢掠,更是暗地里面通过张世诚谋反,但是最终被朱元璋发现了,在别人的求情之下被朱元璋终身囚禁了。

总之朱文正还是因为在大战之后虽然立了汗马功劳,但是得不到奖赏,所以心怀不满,开始造反才被朱元璋给终身囚禁。

洪都守卫战,朱文正功不可没,为何最后被亲叔叔朱元璋软禁至死?

公元1363年,小明王韩林儿被张士诚围困在安丰,随即刘福通等人向朱元璋求援,在名义上,朱元璋仍属于红巾军的分支,所以朱元璋决定前去救援。

刘伯温曾多次阻止朱元璋的救援行动,但朱元璋执意出兵,朱元璋去安丰救援韩林儿,和张士诚战在一处,这就给了陈友谅可趁之机。

此时朱元璋的大本营应天兵力空虚,一旦陈友谅出兵进攻这里,那么朱元璋的事业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不过陈友谅并没有直接进攻应天,而是亲率主力进攻洪都,这是因为之前洪都的主将胡美,投降了朱元璋,并将城池拱手相让,陈友谅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旋即陈友谅决定先攻下洪都,挽回脸面,再发兵应天。陈友谅的决策,救了朱元璋一命,也成就了朱文正的大名。陈友谅倾巢而出,足足六十万大军,而朱文正只有两万人马,军力差距极其悬殊,但这并没有难倒朱文正。

八十五天,在朱文正的指挥下,洪都城池岿然不动。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为何朱文正能只凭借两万人,坚守如此之久?

朱文正颇具军事才能,指挥得当

史料记载?比长,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马皇后待朱文正像儿子一样,强将手下无弱兵,朱文正有勇有谋,曾一同进攻集庆路,立下大功。朱元璋看人很准,原来他离开濠州带走的二十四个人,都是大明的股肱之臣,以朱元璋对朱文正的了解,他确定朱文正必定可以成就大事。

所以朱元璋派侄子朱文正,去守卫洪都,此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朱元璋的目的就是让朱文正拖住陈友谅,朱文正没有让叔父朱元璋失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如果将常遇春比作最锋利的箭矢,那么朱文正就是最坚固盾牌。洪都作为重镇,粮草辎重还是比较充足的,朱文正手下还有诸多猛将和火铳等先进武器,这也让朱文正有了跟陈友谅较量的底气。

朱文正合理分配了各城门的守备力量,邓瑜守抚州门,赵德胜守宫步等三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牛海龙守琉璃、澹台两门,朱文正亲率两千精锐,作为机动部队。

1363年洪都保卫战

公元1356年,在经过两次攻打南京城失败之后,朱元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南京,这一次攻城战很顺利,不到十天的时间,朱元璋就拿下了南京。拿下南京之后,朱元璋以南京作为其一统天下的大本营,派遣大军先后拿下了皖南,浙东等地。

朱元璋剧照

尽管此时的朱元璋手握重兵,手下能人将士众多,占领的地盘也不少,但是他面对的外来威胁同样不少。

在朱元璋的东面,长江流域的下游,是在苏州称王的张士诚,张士诚是私盐贩子起家,因受不了元朝的暴政,伙同其他17名盐民起义,实力逐渐壮大,攻陷苏州之后,就将苏州作为其大本营。

在朱元璋的西面,长江流域的中上游,则是陈友谅的陈汉政权,陈友谅是渔民出身,最开始在徐寿辉手下做事,后来取徐寿辉而代之,建立陈汉。

朱元璋的北面和南面都是元军,不过北面有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政权为朱元璋抵挡元军,朱元璋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张士诚性格偏保守,志在守土而无开疆之志,实力相比陈友谅而言也要弱不少,陈友谅则是一个野心极大之人,对朱元璋的威胁最大。整个长江流域的争霸,主要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战争,谁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谁就能够称霸整个中原。

陈友谅剧照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争霸的过程中有一场关键之战,这场关键之战直接决定了未来的走势,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之后的鄱阳湖大捷,这场关键之战就是洪都守卫战,而在洪都守卫战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则要数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但是就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最终却落得软禁至死的结局。

洪都守卫战的来龙去脉

1363年,地处北方的红巾军政权-龙凤政权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被元军攻破,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带领小明王韩林儿退守安丰,在安丰遭到张士诚部队的围攻,无奈之下,只能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收到刘福通的求救信之后,召集诸将商议对策。军师刘伯温极力反对出兵解安丰之围,给出的反对意见有两点。

第一,派出大军北上解安丰之围会导致南京城兵力空虚,如果此时陈友谅等人来犯,南京危矣。

第二,朱元璋此时还是韩林儿龙凤政权的官员,如果救出了韩林儿,那么以后在南京到底以谁为尊,还不如让韩林儿等人在安丰被张士诚杀掉。

刘伯温画像

尽管刘伯温给出的两条反对意见很有说服力,但是当时的朱元璋并不想与龙凤政权决裂,而且从遏制张士诚的角度出发,这次安丰之行也不得不成行,因此仍然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北上去解安丰之围。

陈友谅得知朱元璋出兵北上之后,觉得这是一个一举拿下南京的好机会,于是举全国之师,号称60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朱元璋老巢而去。但是有了三年前龙湾之战的惨痛教训,这一次陈友谅并没有直奔南京,而是决定稳扎稳打,先拿下南京西南方向的洪都(今江西南昌)。

自从一年前洪都被朱元璋拿下之后,朱元璋便派他大哥的儿子朱文正驻扎在这里。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在朱元璋17岁那年就因为家乡闹瘟疫而去世,留下了一对孤儿寡母,在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之后,这对孤儿寡母就来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后来就将朱文正安排在了洪都,担任大都督一职,当时的朱文正30岁不到,资历不深,担任洪都的大都督更像是一个监军,谁也没想到朱文正在接下来的洪都守卫战中能够一战成名。

朱文正剧照

陈友谅大军来到洪都之时,朱元璋正率领大军在北方和张士诚的部队作战,根本腾不出手来支援洪都,在如此危难的时刻,朱文正一改平日里纨绔子弟的作风,紧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下达了死守洪都的命令,派遣大将驻守洪都城的各个城门,自己则留有一支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洪都各个城门。

此战朱文正打得异常艰苦,陈友谅想尽一切办法攻城,正面攻不进去,就从水道攻,城内的守军则想尽一切办法化解陈友谅潮水般地进攻,城墙被敌军攻破了,守军就边战边筑,洪都总管李继先、洪都守将牛海龙、赵国旺先后战死,在坚守城门85天,终于等来了朱元璋的援军,陈友谅因此被迫退军。

洪都守卫战是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关键一战,在朱元璋率领大军去解安丰之围,南京城内空虚之时,朱文正守住了洪都,守住了南京的第一道防线,为朱元璋调集军队争取到了时间,如果洪都失守,南京就很危险了,朱文正在此战中可谓是功不可没。

朱文正剧照

洪都守卫战立下大功,最终结局却是被软禁到死

洪都守卫战之后,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大军在鄱阳湖展开大决战,陈友谅大败,在突围时中流箭而亡。大败陈友谅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大赏常遇春等大将,却唯独漏掉了在洪都守卫战立下大功的朱文正,这引起了朱文正的不满。

此后,朱文正愈发的放纵自己,纵容手下强抢老百姓的妻女,引来朱元璋的训斥,甚至后来还想投靠张士诚,朱元璋一怒之下准备杀掉朱文正,幸亏马皇后出面阻止,止住了朱元璋的杀心,改为软禁。

被软禁之后的朱文正更加郁郁寡欢,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一代大将落得被软禁至死的下场,不得不令人唏嘘。

朱元璋和马皇后剧照

总结

洪都守卫战,朱文正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洪都守卫战的胜利,就没有朱元璋之后的霸业。但是洪都守卫战之后,朱文正因为不满朱元璋的封赏,纵容手下强抢民女,预谋投靠张士诚 ,最终被自己的亲叔叔朱元璋软禁到死。

朱文正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忘记朱文正对大明王朝的贡献,封朱文正年仅8岁的儿子朱守谦为靖江王,这也是明朝唯一册封的非朱元璋一脉的藩王。

1363年洪都保卫战

公元1363年3月的一天,朱元璋把亲侄子朱文正叫到内殿,对他说:“你一定要照我说的做!”接着对他窃窃私语,细细叮嘱,面授机宜。

第二日,朱文正便前往洪都(今南昌)镇守。朱元璋平定江西之后,洪都成为战略要地,他是不会让一个不放心的人前去镇守的。

可是朱文正在别人眼中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而他也“不负众望”,到了洪都之后,他整日饮酒作乐,不顾军事。

手下的人看到朱文正的作风,也都直摇头叹气。而另一边正憋着一口气想要重新夺回洪都的陈友谅,却非常开心。

原本还在犹豫先进攻哪里的陈友谅,听到这个消息,受到了很大的鼓励,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朱文正如此,他的军队还值得一提吗?

1363年4月,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到达洪都,洪都被围得水泄不通,陈友谅正信心满满地准备吞噬这座城池。

可这时的朱文正却让手下的将领们大惊,他们眼前的朱文正,已不再是那个只会寻欢作乐的浪荡子弟。

朱文正一反玩世不恭的态度,整理军容,然后给将士们开了个动员大会,他说道:“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现在大敌压城,如果你们要投降,我决不阻拦;如果想留下,就与我一同作战,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将士们听到他慷慨激昂的陈词,也大受鼓舞,决定跟着朱文正誓死守城。

可朱文正的守军也不过几万人,而他所守的洪都还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门多,共有八个门,除此还有水道门。

这样的城市,面对敌军攻城,简直是噩梦,但是朱文正好像就是个天生的军事奇才。在城里兵力如此少的情况下,他调配得井井有条。

他根据各将领的特点做出了调配,其中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愈防守。他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剩下2000人做后援。

4月24日,陈友谅对邓愈防守的抚州门发起进攻,陈友谅的士兵刚到城下准备攻城门,城内的守军便不断地向下扔大石头。

而陈军使用的却是竹盾,根本扛不住从天而降的石头,陈友谅军队死伤惨重,陈友谅初战便吃了大亏,他意识到攻城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这样僵持了三天,陈友谅急了,便给士兵们下了死令:“后退必斩”。可是士兵们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拿兵器胡乱的砍城墙。

他们自己都想不到,这样没有章法的攻击,竟然给城墙砍出一条三十多米长的口子,这就是他们的突破口!

陈友谅的士兵们激动得不行,正准备从缺口处进入城中,却发现眼前有一排士兵迎着他们,紧接着是一阵枪声。

朱文正命邓愈使用的武器是火铳,那时的火铳,经过宋元的改造,已经很成熟了,但因操作麻烦,很多人不愿意使用。

而朱元璋却看到了火铳的武力,将火铳作为单独的武器使用。在这波火铳的震慑下,陈友谅军队吓破了胆,一时不敢进攻。

事实证明,不论在什么年代,都要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目光要长远一些。

虽然陈友谅暂时不再进攻,但是朱文正与邓愈都知道他肯定会卷土重来,赶紧用木栏先做一个临时城墙。

没多久,陈友谅再一次发起进攻,朱文正下令一边作战,一边修城墙。前面的士兵在拼杀,后面的人在砌墙。

这场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再打到第二天早上,这时朱方正这边的城墙终于补好了,陈友谅眼见没有希望攻城了,便退兵了。

陈友谅原本以为来了就能拿下洪都的,却从四月打到六月,迟迟攻攻不下洪都。

6月14日,备受打击的陈友谅,选择从洪都的水关进攻,于是陈军士兵悄悄地接近水关,想来个突袭。

可是没想到,就连水关也如此可怕,一根根锋利的长矛穿过铁栅栏,向他们刺来,死伤无数。随后,士兵们也想到了破解办法。

当长矛刺出时,他们会用手抓出刺出的长矛,这样不仅不会被刺到,还会牵制住守军,而守军好像也发现了这个弱点。

城内的守军突然停止了刺击,陈友谅士兵以为他们破解了守军的战术,放弃了守城,大喜过望。

可是没料到,不一会儿的功夫,里面的守军又开始向外刺长矛了,陈军士兵以为还是老套路,打算来一个长矛,抓一个长矛。

谁知他们一抓,便惨叫起来,一个个的手掌都血肉模糊了,他们这才发现,守军的长矛都被烤红了,原来守军刚才的停止是去加热长矛了。

陈友谅狼狈不堪,几乎绝望。其实,朱文正也同样痛苦,这场大战让他也损失了数名猛将,他们也只能死守在这座城里。

历经了与陈友谅的反复较量,他终于等来了朱元璋援军的到来,他的抵抗对接下来的决战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城池门多易攻、城墙脆弱不堪的情况下,他能坚持这么久,已经证明了他的勇猛与实力。

这著名的洪都保卫战,在军事史上堪称奇迹,如果没有朱文正的坚定意志,没有陈友谅的骄傲自大,都不会留下这段让人惊叹的历史。

关于“朱文正守洪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剑宗剑客]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tzwzszyy.cn/ylzx/202507-9271.html

(12)
剑宗剑客的头像剑宗剑客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剑宗剑客的头像
    剑宗剑客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剑宗剑客”

  • 剑宗剑客
    剑宗剑客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朱文正守洪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文正守洪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朱文正在洪都之战曾抵挡60...

  • 剑宗剑客
    用户072603 2025年07月26日

    文章不错《朱文正守洪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