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对萧何的评价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二、简介:
1、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2、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3、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 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在“汉初三杰”之中,谁对汉朝的建立功劳最大?
汉初三杰指的是三位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大功饿臣子,他们分别是萧何、韩信、张良三人,在这三人之中,韩信的结局最惨,被萧何骗入皇宫之后,被吕后诛杀,那么韩信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呢?
韩信最后不得善终的结局与韩信本人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或者说韩信在刘邦的麾下,从来就没有摆正过自己的位置,这才是韩信最后的取死之道。
汉朝的开创者是刘邦,而汉初三杰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臣子,也就是说刘邦是君,他们是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君臣关系,这一点不论他们立下了多少功劳都无法改变的,当然想要改变这一点也就是谋逆了。韩信就是没有把握好他和刘邦的关系,或者说韩信从一开始就没有摆正过自己的位置。
汉初三杰之中韩信是最晚投靠刘邦的,他投靠刘邦的时候,秦朝已经灭亡,刘邦被封为汉王了。而韩信对于刘邦的投靠还来自于萧何的引荐。韩信投靠刘邦之后,确实屡立战功,但后来他要求齐王的封爵,就触怒了刘邦。也许在韩信看来,王爵才对得起他的功劳。但作为君主的刘邦眼里,就是雷霆雨露均为君恩。换句话说,就是我不给的,你不能要。故而在击败项羽之后,刘邦几乎是立马就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将其贬为了淮阴侯。
刘邦对于韩信的动作可以说是又快又狠,刘邦之所以如此快的对韩信动手,可见刘邦对于韩信的顾忌有多高。韩信虽然被削去王爵,但侯爵本身也不低,张良萧何也不过是侯爵。这其实已经是对韩信极为严重的警告了,没有兵权的韩信如果能够老老实实的待在都城,未必不得善终。
韩信的想法却不是这样的,他始终认为刘邦对他不公,他的功劳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这就是韩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似乎把他自己和刘邦看成了商人与顾客的关系,韩信立了多大的功,刘邦就该给韩信多大的赏赐,这是一场对等的交易。但实际上他们二人是君臣,本身就是不对等的,韩信从来都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在思考问题,而非是刘邦的角度,最终的结果就是心怀怨恨的韩信乘着刘邦不在京城意图造反,最终被萧何诱杀。
韩信对比一下萧何就可以看出来,萧何举荐韩信不是他和韩信有多大的交情,而是韩信对于刘邦的大业有帮助。萧何诱杀韩信,不是韩信和他有私仇,而是韩信对于刘邦的汉朝有威胁,萧何是一直站在刘邦的立场上辅佐刘邦的,明显韩信不是,他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将自己和刘邦平起平坐,所以落得个最惨的下场也就不奇怪了。
楚汉相争中双方的主要大将,和汉初三杰是那三个
所谓?汉初三杰?,指的就是萧何、张良、韩信,这其中萧何对于汉朝建立付出的功劳最大。汉初三杰对于刘邦战胜项羽打下天下,是不可缺少的三大助手,在军事上谋略上靠的是张良,而背后力量则是萧何,出兵打仗的便是韩信。每个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萧何是刘邦出征在外留守后方的臣子,他帮刘邦稳固了朝廷格局。
一、后背中军力量萧何从刘邦是一个平民百姓开始,他就跟随刘邦,这三人中,刘邦也是最信任他,他是刘邦最大的功臣。当时刘邦出兵在外,它变帮刘邦固守后方,镇守国家,并且源源不断的给前方提供军饷,使得战争能够一直顺利进行下去,这也是帮刘邦打败项羽的途中解决了刘邦后顾之忧。有一次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很多这样的都是忙于抢夺各种金银珠宝,而萧何帮助刘邦收集当时的各种文献和档案,这边帮刘邦创造了足够好的条件。
二、推荐韩信萧何帮助刘邦另外一个重大事件,就是他帮刘邦推荐了韩信。韩信帮刘邦打败了无数次战争,因为有这么一个武将,刘邦在打下天下的这条道路上减少了很多的困难,这么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士,便是由于萧何的赏识,人才月下追韩信,帮刘邦留住了一名将士。 因此,刘邦也就更信任他,知道萧何的忠心耿耿,最后也是因为过于相信萧何而错怪了韩信,相信了萧何所说的韩信谋反,葛靖,夏河在刘邦心底的地位的不同凡响了。
刘邦攻打天下,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有汉初三杰这么三大人物,以及还有很多贤臣谋士,他们对于刘邦的事业做出了很多的牺牲与贡献,这也真是因为刘邦重视人才,他不像项羽那般妒贤嫉能,因此,这些谋臣武将都愿意为他前赴后继,立下汗马功劳。
汉有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陈豨,另有名气不够大的猛将如曹参、周勃、吕泽、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奚涓、王陵、陈武、王吸、薛欧、丁复、蛊逢、刘贾等,楚主要是五大将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
汉初三杰是萧何、张良、韩信
本文来自作者[tzwzszyy]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tzwzszyy.cn/ylzx/202508-1550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tzwzszyy”
本文概览:一、“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对萧何的评价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率百万...
文章不错《“汉初三杰”是哪三杰以及刘邦对其精彩的一段评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