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月球的密度大约是地球密度的一半(这里指的是平均密度)”,实际的月球密度约为地球密度的3/5,也就是说同体积的地球土壤要比同体积的月球“土壤”约重1倍。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月球的密度仅有地球密度的一半,这使科学家们感到十分困惑,
惭特博士说,月球岩石的密度为3.2~3.4克/厘米3,地球岩石的密度是2.7~2.8克僵米3,而我们曾认为月球岩石质量可能会更小一些。我想人们已注意到这一点:宇航员在月面用电钻只打到75厘米深,而在地球上则能打到3印厘米,这说明越向月面下钻进密度越大,也就是硬度越高。实际上科学家们现在持一种定论,即月球是由大密度物质构成的,并假定,越往月球内部密度便越高,如果月球内部中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月球内部岩石的硬度要大于月球表面的岩石。
要搞到与月球研究有关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与美国航空航天局渊源甚深的老资格科学家来波特·理查德·路易斯却搞到了几份与月球密度有关的资料。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罗的宇宙旅行》一书中他写道“阿波罗”11号、12号宇航员带回的月面岩石标本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要高得多,
月面岩(与此类似的岩石覆盖着整个月球)的密度尽管高于地球岩石,但就重量而言,它在地球重力环境下重量只及地球岩石的一半,而且只有月球的外壳如此坚硬,
科学家中以哈洛德·尤里博士为首的几个人认为,月球的平均密度较小也许是由于“重心”空虚所致。威尔金斯博士则猜测是月球部分中空造成这一现象。在《我们的月球》一书中,这位英国天文学家这样说明了他得出上述结论的来龙去脉:“过去我们认为月球是以同花岗岩相仿的速率冷却而形成的,于是其结果就可能在月球中造成了体积约5800万立方千米的空洞。”他说,月球上可能存在着许多自然的空洞和洞穴,它们往往很大。然而,如果月球是以与花岗岩同样的过程形成的,那么就不能认为它内部居然会形成体积达5800万平方千米的空洞。
所有对月球之谜的推敲都得出结论说,月球内部的空洞不应是自然形成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态度保守的卡尔·萨根博土也赞成这种意见。卡尔·萨根博士与前苏联科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希克罗夫斯基合著了《月面的智慧生物卜书,于1960年首次出版。约瑟夫·希克罗夫斯基当时提出,火星的卫星内部存在空洞,有可能建有“空间基地”。在这本书中卡尔·萨根博士说:“自然形成的卫星不应当存在内部空洞。”其他科学家一般也认为,月球如果中空的话,就应当是人工所成。
月球密度证明了月球是中空的,月震也使科学家们坚信了这一看法。“阿波罗”12号离月时,“无畏号”登月舱在月球坠毁,设置在70千米处的月震仪接收到了长达15分钟的震动,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如在地球,这样小的撞击最多造成1分钟的震动。
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科学家们特别是地震学家们期待下一次对月球的撞击。“阿波罗”13号随后飞离地球进入月球轨道,宇航员们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当时的撞击相当于爆炸了11吨TNT炸药的实际效果,撞击月面的地点选在距“阿波罗”12号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140千米的地方。
月球再次震撼了,如果借用地震学上的术语来说就是“月震实测持续了3个小时”。月震深度达35~40千米,直到3小时20分后才逐渐结束,科学家们更感到惶惑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地震学家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能够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下一个撞击月面,进行月震实验的是“阿波罗”14号的S-4B上升段,仍采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使其撞击月面。月球像预料的那样再次震颤起来。
月震实验的地点距“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180千米远。当“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们乘登月舱返回“小鹰”号指令舱时,“月钟”正在震响。上升段自重2200千克,当时对月面撞击造成的效果相当于爆炸了700多千克TNT炸药,振动持续了90分钟。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报告说,“这次小小的月震,开始了科学的新时代,不管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设在月面两个地点的地震仪都同时记录到上升段撞击月面一瞬间的震动。”据稍后进行的观测(使用“阿波罗”12号、14号、15号的宇航员设在哈德利、亚平宁地区的3台地震仪),“阿波罗”15号制造的月震,甚至传到了距撞击地点1100千米远的风暴洋。而用此方式在地球上制造地震,地震波只能传播1~2千米,也不会出现持续1小时之久的振动。
地震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莱萨姆认为,这种在地球上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现象令科学家们感到迷惑不解,这显然是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内部构造不同造成的。事实上科学家们强调指出,根据月震记录分析,月球内部并不是冷却的坚硬熔岩。科学家们认为,尽管不能得出月球这种奇怪的“震颤”意味着月球内部是完全空洞的结论,但可知月球内部多少存在着一些空洞。人为制造的月震全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动持续了4个小时。
不过根据现已得到的月面地震仪测定所得的证据,遗憾的是还不是确切和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在测定月震的横波和纵波方面,那些地震仪设置得过于接近了,显得无能为力。
如果月球确是中空的,那么纵波根本不会通过月球,中心,而横波则会在月球的壳体上往复震荡,经久不息。纵、横月震波传播时间的差异,当使我们得以证明月球内部是否中空,然而这种证明是没有把握的。
由于月球密度较小,以尤里博士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并不存在什么月核。而在一些地球物理学家中有人也不赞成尤里博士等人的看法。科学家们期待着有一个巨大的陨石坠落月面,通过测定陨石当时对月球的撞击,这些科学家运气不错,这种发生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罕见事情居然发生了。1972年5月13日,一个巨大的陨石撞击了月面,其效果相当于爆炸了200吨TNT炸药。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们给这个陨石起名为“巨象”。“巨象”给月球造成的震动确实传进了月球内部,但如泥牛人海毫无反响。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月震实验的雷萨姆博士认为应当继续观测这一罕见月震传人月球内部的能量。因为肯定会有来自月核的反映,也就是说“巨象”会将振动传至月球内部,而且这种振动应当多次反复,然而事实上什么没有发生。科学家们又困惑了,也许正如尤里博士所主张的,月球也许不存在内核,而有一个巨大空洞。
月球到底是实心的还是空心,我们无法用天平去称,也不能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将其放入海洋中去测量。惟一的办法 就是用更为先进的仪器去测量(比如测量共振频率,共振时间持续长短,或用无线电波探测等方法)。
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坠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预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那么这种震波只能持续3--5分钟,欧美报纸也曾经报道过“月球钟声”,说登月舱在首次和以后几次起飞时,宇航员们都听到钟声。那儿并无教堂,月球外壳(特别是月面)像是特种金属制品,整个月球犹如一口特大的铜钟!这一现象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由“阿波罗”12号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结果充分说明月球是空心的。
美国宇航员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通过无线电波能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设在月面的地震仪十分精密,比在地球上使用的地震仪灵敏度高上百倍,它能测验出人们在月面造成震动百万分之一的微弱震动,甚至能记录到宇航员在月面上行走的脚步声。人类首次对月球内部进行探测始于“阿波罗”12号,当宇航员乘登月舱回指令航时,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正在进行观测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科学家们惊得目瞪口呆:月球“晃动”震动 55分钟以上,而且由月面地震仪记录到的月面“晃动”曲线是从微小的振动开始逐渐变大的。从振动开始到消失,时间长得令人难以置信。振动从开始到强度最大用了七八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阿波罗”13号人工月震获得长达3小时的振动。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号随后飞离地球进入月球轨道,宇航员们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当时的撞击相当于爆炸了11吨TNT炸药的实际效果,撞击月面的地点距“阿波罗”12号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87英里。
月球再次震憾了。如是用地震学上的术语说就是:“月震实测持续3个小时。”月震深度达22英里至25英里,月震直到3小时20分钟后才逐渐结束。这种“月钟”长鸣如果用“月球--宇宙飞船”假说来解释就很自然,这种月震就在预料之中。月球是一个表面覆盖着坚硬外壳的空中球体,如果撞击那个金属质的球壳当然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
“阿波罗”13号之后,进行月震实验的是“阿波罗”14号的S--4B上段,仍采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使其撞击月面。月球像预料的那样再次震颤起来。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报告说,月球对撞击的反应就像一个铜鼓被敲击,振动持续了3个小时,深达月面下22英里至25英里。
这次月震实验的地点距“阿波罗”14号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108英里,当“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们乘登月舱返回“小鹰”号指令舱时,“月钟”仍在震响,上升段自重2.2吨,当时对月面撞击造成的效果相当于爆炸了0.7吨TNT炸药,振动足足持续了90分钟。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报告说:“设在月面两个地点的地震仪都同时记录到撞击月面一瞬间的震动。不管这次小小的月震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都标志着科学的探测时代已开始了。”
“阿波罗”15号在14号之后接着又做了人工月震试验。使用的地震仪是“阿波罗”12号、14号和15号的宇航员设在哈德利.亚平宁地区的三台地震仪。 “阿波罗”15号制造的月震,最远传到了距撞击地点700英里远的风暴洋。如果有同样的方式在地球上制造地震,地震波只能传播一二公里,也绝不会出现持续一小时之久的振动。这次月震甚至还穿过风暴洋到达设在弗拉.摩洛高地的地震仪。试验表明,地球(地表下由地壳和岩浆组成的实心体)在地震时所发生的反应与月球在月震时的反应完全不同。地震研究所的主任莱萨姆认为,这种长时间振动现象在地球上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这显然是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内部构造不同造成的。
几次人为的月震试验和根据月震记录分析,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月球内部并不是冷却的坚硬溶岩。科学家们认为,尽管不能得了月球这种奇怪的“震颤”意味着月球内部是完全空心的结论,但可知月球内部至少存在着某些空洞。如果把月震测试仪放置再远一些,就可得出月球是否完全中空的结论。
根据上述事实,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米哈依尔.瓦西里和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大胆地提出:“月球是空心”的假说。并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15亿年以来,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内部存在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世界。”如果月球里面确实空心,且有外星人居住,那么月球来到地球旁应比地球晚25至30亿年。但这个结论还有待验证,因为从宇航员由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标本看,又证明岩石中有的是在70亿年前生成的,这比地球和太阳年龄(46亿年)还古老。因而这种假说似乎不被人们所接受。月球究竟是空心还是实心,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本文来自作者[卷晨妍]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tzwzszyy.cn/zlan/202508-1700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卷晨妍”
本文概览:首先,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月球的密度大约是地球密度的一半(这里指的是平均密度)”,实际的月球密度约为地球密度的3/5,也就是说同体积的地球土壤要比同体积的月球“...
文章不错《月球是中空的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