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篥怎么读

筚篥读音bì lì,也称管子。中国传统双簧管乐器,即觱篥 。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

出处:

《北史·高丽传》:“乐有五弦、琴、筝、筚篥、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筚篥本名悲篥,出於边地,其声悲亦然,边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

唐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中说:“筚篥者,本龟兹国乐也。亦名悲篥,有类于茄。”

唐代杜佑撰《通典》中说:“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

觱发怎么读fa还是bo如下:觱发,读音是bì?fā。

出处

①风寒冷。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毛传:“觱发,风寒也。”马瑞辰通释:“《说文》:‘滭,滭冹,风寒也。’……滭冹盖本字,《毛诗》作觱发,叚借字也。”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一条之枯,不损繁林之蓊蔼;蒿麦冬生,无解觱发之肃杀。”明唐志契《绘事微言·雪景》:“画雪最要得觱发栗烈意,此时虽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清邵长蘅《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北风觱发短後衣,萧条中野行人稀。”

②即觱篥。

明杨慎《升庵经说·觱发》:“以字言之,觱,羌人吹角也,其声悲惨,冬日寒风骤发,其声似之……总不若谚云:‘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正谓风吹篱落,其声似觱栗,与诗意合。觱发,今俗名头管,乐书名风管,又可证焉。”

③觱沸。泉涌出貌。

宋苏轼《泂酌亭诗》:“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觱,汉语三级字,读作觱(bì)〔觱篥〕古代管乐器,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亦作“觱栗”〔觱发〕风寒冷。

觱发的相关词语

觱篥(bì lì)栗烈觱发(lì liè bì fā)哑觱栗(yǎ bì lì)银字觱栗(yín zì bì lì)觱达(bì dá)觱剥剥(bì bāo bāo)觱发(bì fā)银字觱栗(yín zì bì lì)哑觱栗(yǎ bì lì)栗烈觱发(lì liè bì fā)揘觱(huáng bì)觱剥剥(bì bāo bāo)觱沸(bì fèi)觱栗(bì lì)觱发(bì fā)

本文来自作者[孤珊]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tzwzszyy.cn/zlan/202508-20578.html

(14)
孤珊的头像孤珊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孤珊的头像
    孤珊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孤珊”

  • 孤珊
    孤珊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筚篥读音bì lì,也称管子。中国传统双簧管乐器,即觱篥 。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出处:《北史·高丽传》:“乐有五弦、琴...

  • 孤珊
    用户080809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筚篥怎么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