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喹诺酮类药物的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见;严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等中枢神经和幻觉、幻视等精神症状,但极少见。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与茶碱或NSAID 合用易出现,产生机制可能与喹诺酮类抑制中枢抑制介质GABA 与其受体结合有关,因此,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史(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第一代是以萘啶酸(Nalidixicacid)、吡咯酸(Piromidicacid)为代表的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活性的药物,但抗菌谱窄,易形成耐药性,作用时间短,中枢副作用较大,现已少用。
第二代是以吡哌酸(PipemidicAcid)和西诺沙星(Cinoxacin)为代表,虽然仅对革兰氏阴性菌药物显活性但其副作用较少,在体内较稳定,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对尿路及肠道感染也有作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为在喹诺酮的6位引入氟原子,使得此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吸收、分布代谢状况均佳。具有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分枝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比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还强,临床上用于治疗敏感菌所引起尿道、肠道等感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其发展速度极快。较为有代表性的药物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左氟沙星(Levo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氟洛沙星(Fler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斯帕沙星(Sparfloxacin)、妥美沙星(Tomefloxacin)、巴罗沙星(Balofloxacin)等。
现已证实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点为DNA拓扑异构酶Ⅱ,又称回旋酶。
二、诺氟沙星(Norfloxacin)
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又名氟哌酸。
性质:
1.诺氟沙星分子结构母核为喹啉环,由于3位有羧基,7位有哌嗪基因此具有酸、碱两性,可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2.诺氟沙星在室温下较稳定,遇光分解颜色变深。
用途: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肠道等感染性疾病。
三、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化学名: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又名:环丙氟哌酸。
性质:
临床以其盐酸盐一水合物制成片剂供口服,以其乳酸盐供注射用。性质稳定,但加热或光照可致分解。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
四、氧氟沙星(Ofloxacin)
化学名:(±)-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又名氟嗪酸。
性质:
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结构中3位为手性碳原子,其左旋体称为左氟沙星(Levofloxacin)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消旋体)2倍。氧氟沙星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扁桃体、泌尿道等感染。
五、依诺沙星(Enoxacin)
化学名: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哌嗪基)-1,8-二氮萘-3-羧酸,又名氟啶酸。
性质:
依诺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抗菌谱与氧氟沙星相似。
六、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 3位羧基和4位羰基是活性必须基团,如果被其他取代基取代则活性消失。
2. 1位取代基对活性影响大,若为脂肪烃基取代,以乙基或乙基体积相近的取代基为好;若为脂环烃基取代,以环丙基;若为芳烃基取代,可以是苯基或其它芳烃基。
3. 5位以氨基取代。
4. 6,8位分别或同时引入氟原子,抗菌活性增大。
5. 7位引入五元或六元杂环,抗菌活性增大,以引入哌嗪环为。
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药。喹诺酮类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
1979年合成诺氟沙星,随后又合成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通称为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此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喹诺酮类抗生素分子基本骨架均为氮(杂)双并环结构,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
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当前,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本类药物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喹诺酮类是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某些品种对金**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本文来自作者[静珊]投稿,不代表五洲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ip.tzwzszyy.cn/zlan/202508-2326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五洲号的签约作者“静珊”
本文概览:你好,喹诺酮类药物的神经系统反应 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以失眠最多见;严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等中枢神经和幻觉、幻视等精神症状,但极少见。剂量...
文章不错《为什么精神病患者不宜使用奎若酮类药物》内容很有帮助